> 管理 > 精益管理 >
企业精益生产开展失败的原因分析
经常听到有人对开展精益生产活动这样抱怨:“开展精益生产,不就是想让员工多干活、少拿钱吗?不就是变相的裁员吗?谁愿意做改善使自己更辛苦?谁愿意做改善丢掉自己的饭碗?”由此可知,对于推行精益管理,基层员工非常抵触。
不过,这种抵触心理的存在也是可以理解的。我们知道,精益化管理的引进实质上是一场思想变革。当变革来临时,多数人会产生一种本能的抵触心理。
天行健管理咨询曾去一家工厂进行员工培训。当时,该工厂的销售量在不断增加,但是生产产能却严重不足,导致交货期越来越长,质量事故重复发生,客户频繁抱怨。而且,随着订单的增加,一线员工的加班时间也越来越长,最后他们干脆放慢工作速度。
在这种状态下,如果导入精益化管理,会成功吗?从精益技术层面来看,肯定没有问题,因为生产中确实存在着不少的损失与浪费;但是如果从人性化的角度来看,却难以成功。因为人们开始抵触提高工作效率,他们认为,提高效率就是在牺牲个人利益来满足企业利益。此时,人们的思想便陷入了一种误区。而恰恰是这种思想误区导致人们对工作的不配合,精益化管理最终走向失败。
其实,作为员工,我们首先要弄清楚以下几点:做精益改善的目的是什么?是提升效率、降低成本、压缩生产周期,还是提高利润?提高效率和利润仅仅是对企业有益吗?难道对我们就毫无益处可言吗?
实际上,精益化推行是一场双赢的活动,一荣俱荣,一损俱损。只有企业通过精益受益,员工才会随之受益。当我们头脑中形成“消除浪费、尊重员工、管理层勇于承担责任、鼓励创新、强调团队协作”等思想时,那么我们对精益活动的抗拒心理便会逐渐转变为推行过程中的助推力,推进精益活动的持续开展。
点击按钮可通过QQ进行沟通,请确认启动QQ