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色优质农产品全程质量控制信息化试点工作用大数据为好产品赋能
12月9日,北京市农业绿色食品办公室组织召开了北京市绿色优质农产品全程质量控制信息化试点工作成果展示活动。活动邀请了部市相关领导、农业新零售与农产品营销和大宗采购领域专家,以及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人员、试点园区负责人等130余人到场。
2019年北京市以部市共建“北京农产品绿色优质安全示范区”合作框架为契机,启动建立“三品一标”生产企业信用等级评价体系交互系统,通过制定北京市绿色优质农产品质量分级评价标准,以及产前、产中、产后质量控制标准,把全程质量控制信息化数据集成打造为农产品的“大众点评”。
北京市绿色优质农产品全程质量控制信息化试点工作围绕生产有规程、安全有保障、质量有评价、产品有品牌、价格有导向的目标,一是坚持“质量兴农,标准先行”理念,构建北京市绿色优质农产品质量评价标准体系,实施全面质量管理,以高标准引领高质量;二是立足生产端质量提升需求,打造质量安全信息化服务模式,做好生产企业质量安全“辅导员”;三是着眼消费端质量数据需求,以互联网和大数据为创新驱动力,把全程质量控制信息化数据打造为分级评定体系,用大数据为好产品赋能,助力农产品实现优质优售、优质优价。
活动现场,特别安排了相关领域的专家为生产者和管理者进行主题宣讲。农业农村部农产品质量安全中心首席专家朱彧研究员详细阐述了我国目前在农产品全程质量控制、农产品质量安全与营养健康科普等领域取得的进展和相关的政策;北京达邦食安科技有限公司CEO杨明升先生做了题为《数据驱动下的农业新零售思考》的报告;上海氧格网络科技有限公司高级合伙人王琼女士与大家分享了她对于中小农业企业品牌营销方面的研究心得;北京中农严选科技有限公司运营总监张荣彬女士分享的主题是农产品大宗采购逻辑及农产品标准化生产的必要性。
宣讲结束后,为首批61家绿色优质农产品全程质量控制信息化试点园区颁发了牌匾和奖杯,为来自7个区的8名绿色优质农产品全程质量控制信息化试点先进个人颁发了奖状,并向试点园区和先进个人赠送了《农产品全程质量控制技术指南》和《农产品包装标识概论》等书籍。
多年来,北京市农业绿色食品办公室专注于构建“生产-管理-消费”发展共同体,发挥各方的正向驱动力,致力于增加“三品一标”绿色优质农产品供给提升的有效途径。此次试点工作的开展,使绿色优质农产品全程质量控制信息更易获得监管部门、采购商和消费信任,用户粘性和产品复购率得以提升,产品价值和品牌价值得以放大。分级结果的应用,使产业链下游企业减少对产品的重复检验检测,供应链管理成本大大降低,产品的交易流通效率将进一步提升。活动现场展示了来自22家A级试点园区的49个生鲜产品,品类丰富多样,有蔬菜、水果、鸡蛋、牛羊肉、活鱼、牛奶,并且全部加贴了全程质量控制可视化数字标签,从人、地、事,安、质、味等6个维度对产品质量安全和基地信誉水平进行全面评价,用手机扫一扫二维码即可快速获得转化成消费语言的全程质量控制数据,让消费者和采购商能够更详细地查阅产品数据化、证据化的资料。 (北京市农业农村局供图)
(责编:董兆瑞、鲍聪颖)
同类文章排行
- 生态环境部:确保疫情防控期间环境质量安全 防
- 预防接种门诊接受质量安全“体检”
- 【新时期 新使命】 万煜华:打击和预防并举,推
- 中日预防医学强强联合助力高质量健康生活
- 河北:全面提升脱贫质量 有效防止致贫返贫
- “咆哮的20年代”或重现?这两类股接下来料迎“黄金十年”!
- 浙川东西部扶贫协作仪陇县来料加工企业总部挂牌
- 人口普查,普查员,第七次,这一,质量控制
- 2019年度济南市眼科专业质量控制会议 暨山东省继续医学教育项目在济南市第二人民医院举办
- 河北两会声音丨刘建林代表:建立中药材质量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