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新闻 > 产品动态 >
9月21日至22日,在山东省淄博市淄川区举办的信息化推动制度创新暨“淄博实践”现场会召开,会上介绍了淄川区经济社会发展和深化改革、制度创新等工作情况。
淄川历史源远流长,文化独具特色,工商业底蕴深厚,产业繁荣兴盛,如今正处在老工业区凤凰涅槃的加速期,新技术、新经济、新业态、新模式加速涌现,新动能支撑力不断增强,连续两年位列全国资源枯竭城市转型绩效考核第2名,先后被评为全国科技进步先进区、中国工业百强区、全国投资潜力百强区等荣誉称号。
信息化助力“效能提升”
“俗话说,开门七件事:柴米油盐酱醋茶。办企业、涉及的事项远比居家过日子复杂,只要一个环节‘不灵光’,就可能被‘卡脖子’。对此,我们在深化‘放管服’改革中,坚持市场化、法治化、专业化的理念,加速推进‘互联网+政务服务’,持续优化营商环境,积极打造良好发展生态。”淄川区委书记李新胜说。
营商环境体现着一个地区的经济竞争力。淄川区以刀刃向内的态度改革,真正涵养出营商环境的“清新空气”。
“如今直接用自助机办理税务登记,不用长时间排队,方便多了,工作人员服务态度又好,我给他们点赞。” 山东唐骏欧铃汽车公司办公室主任张海英对区政务服务中心办税的便捷措施全是赞扬。
今年7月1日,淄川区政务服务中心落成启用,出入境、不动产、公积金、税务、人社、医保等办事大厅全部进驻。彻底解决原政务服务中心空间小、停车难、办事场所不够集中、服务功能不够齐全等问题。
立足于改革创新,淄川区积极推动“专科受理”向“全科受理”转变。按照“受办分离”的思路,运用信息化再造审批流程,用“数据跑”代替“群众跑”,办事群众到任何一个窗口、找任何一个人都能办完业务。无差别、全科受理模式的推行,让业务办理时间缩短一半以上,群众等待时间大幅减少,扎堆排队现象不再出现。
“一链办理”平台提高了工作效率。借助信息技术,对服务事项进行颗粒化、标准化、信息化的梳理,把分散在不同部门的关联事项按链条优化整合、内部协同,实现从“一事跑多窗”到“一窗办多事”的根本性转变。目前,已梳理出包括“我要开诊所”“我要开餐馆”等60个“一链办理”事项,群众办一件事只需要跑一个窗口、交一套材料,行政审批事项办理时限由原来的4天压缩至1.5天。
“不见面审批”提高了服务效能。通过全面“触网”,共享上级平台资源,首批减少各类证明91项。引入无声叫号、自助电子填单、柜台双屏互动、数据分析、自助取件等信息化服务,在每个镇街道便民中心和部分村居、公共场所布放自助终端,实现政务服务24小时“不打烊”。
“店小二”“保姆式”服务优化了营商环境。建立了“企业110”、招商专员和“政策归口集中兑现”机制,为广大企业提供更加优质的政务服务产品,“淄川速度”“淄川效率”“淄川服务”品牌知名度越来越高。
信息化实现“精准治理”
“在社会转型期,基层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建设面临很多挑战。我们加大互联网、大数据、云计算、视频监控等信息技术手段的运用,促进了社会治理方式由简单粗放向精准精细转变,实现了基层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李新胜说。
措施一:信息化助力城市提升管理效率。淄川区按照精致城市发展方向,创新公安、交警等“五室六联”城市治理新机制,搭建信息化的“智慧城管”平台,通过信息联网、工作联动精准解决城市堵点、难题,彻底解决了城管与摊贩之间的矛盾冲突。在此基础上,对城区空间进行重新规划设计,建设了“智慧停车”管理平台,实现了城区停车资源信息一张网、一张图,城市停车乱象明显缓解,车位周转率由2次提高到5次。
措施二:信息化助力智慧城市建设。运用信息化手段,淄川区建成了覆盖81平方公里的热点网格管控系统,实现对环境异常行为的实时动态监控、及时排查整改。此外,全面推进“雪亮工程”“智慧安监”“智慧医疗”“智慧旅游”等系统,搭起了“智慧城市”的框架体系,实现了基层社会治理更加优化、更加科学、更为高效。
措施三:信息化助力社会协同治理。淄川区在省内率先全面推行网格化社会管理服务,健全完善矛盾纠纷多元化解机制,开发了人民调解员数据库、智能云柜、远程开庭等系统,实现司法资源的深度融合、精准衔接、高效使用,推动了矛盾纠纷的根本性解决。(闫盛霆 唐琼)(完)
点击按钮可通过QQ进行沟通,请确认启动QQ