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新闻 > 智能仓储物流 >
11月13日,北京的寒冬在一场大风中如约而至。踩着供暖日(每年11月15日到次年3月15日)的步点,季节的转变使得社区内商超配送的效率向“冰点”缓慢靠近。即便是降温很晚的南方,“最后500米”配送的矛盾同样会激化,和社区配送服务的标准化提升形成鲜明对立。
在艾瑞咨询发布的《中国智能快递柜行业案例研究2018》报告中,直接将配送环节细化到最后100米,给出了最后100米末端配送的主要难题:人难找、门难进、送件慢、收件难。即便智能快递柜大量进场,也无法解决用户需要配送上门的需求。
因此,社区到户的最后500米,一定存在智能物流机器人的生存空间。
末端配送劳动价值提升
物流配送行业的特性决定了其劳动密集型的性质,而且靠大量快递人员上门收取,自动化水平一直较低。智能物流机器人出现之前,“社区到户”最后500米基本不存在自动化可能。当人工智能、物联网、大数据、云计算等先进技术快速成熟,并成为基础配套,智能物流机器人的落地随之加快,加上小区智能化程度越来越高,用户逐步接受了智慧社区的概念,终端配送“无人化”和“智能化”也就水到渠成。
末端配送环节的效率提升,最重要的是完成“人上门”向“货上门”的转变。机器人的最大优势是:全天24小时不间断工作。智能物流机器人可以提升“社区到户”最后500米的取/收件效率,快递员不需要挨家挨户配送和等待;物流公司也可以进一步优化人员配置,专注于社区外的分拣和配送,最终获得更大的劳动价值。
最后500米配送上门存在很多问题
优化身份管理
无论快递还是外卖,进入社区配送最后500米,遇到的安全问题几乎雷同——身份管理。即便物流公司在大数据的帮助下,和物业方合作,后台打通人员登记的信息链,依然不能获得完全的信任。
问题是显而易见的,物流公司人员流动大、频繁进入社区公区,随之而生的安全隐患得到了用户的普遍重视。然而不让快递上门,大量的用户要自行到快递柜和自提点领取,社区服务的体验很差,由此产生的矛盾更大。
物流机器人的另一优势也由此得到重视:安全性。机器人不会偷窥用户隐私,也不会主动泄露终端用户的数据,更不会“入户偷抢”和“拐带小孩”,这样的体验是自动化配送所能达到的理想状态。安全解决了身份管理问题,机器人上门收/取件的障碍进一步降低,每单效率明显比“人上门”高不少。
布局末端配送
据市场研究公司Tractica预测,2021年,全球仓储和物流机器人市场规模为224亿美元,物流机器人的行业前景一片光明。国内的主要电商、物流厂商已经在布局末端配送市场。“2019 世界机器人大会”现场,京东物流、美团外卖等纷纷展示了自家的无人配送物流车产品。
杨洁明是小狗机器人技术有限公司室外机器人事业部总经理,他和研发团队面向智慧社区,推出了哈奇智能品牌的第一款智能物流配送机器人hachi delight,专门用于社区物流配送场景。2019年世界机器人大会上,hachi delight也在现场展示了实际运行和扫码取件功能。
针对“货上门”配送的实际需求,hachi delight的多货柜设计具备“一次多单”的递送特性;通过自主研发的机器人集群调度系统,可对不同楼宇、不同楼层的机器人做整体化调度,最大程度提升配送效率。快递员只要根据订单,将货物放入货柜,hachi delight就可以自行前往社区内的每个单元、每个楼层进行递送。
hachi delight
技术降低成本
面对“社区到户最后500米”,物流机器人不需要身份识别,不管快递人员如何更换,进入社区内,始终由物流机器人配送。然而,一旦进入公区,每栋楼宇、每个住户单元存在不同门禁,物流机器人是否能打通所有门禁,无障碍配送到户,这涉及到后台安全控制、智能视觉等多项技术的应用。
在实地集团重庆永川蔷薇国际的“全场景智慧社区”楼盘项目当中,hachi delight已经做到后台打通门禁系统,包括电梯设备和监控系统,实现自主开门、呼梯到户,结合自主室内/外导航技术,将快递送到用户家门外,全程覆盖“收货→暂存→递送→提货→反馈”环节。货品管理方面,hachi delight支持刷脸取件、扫码取件、密码输入取件,在智能视觉、深度学习技术的保障下,确保配送出错的概率降到最低。
杨洁明还介绍,在人口超过千人的中型社区,甚至万人以上的大型社区,多台机器人可以共用一套云端地图数据,合理规划配送路线,最大程度释放24小时无人值守自主配送的优势。
相关数据显示,人工配送的成本每单在7元甚至更高。如果采用智能物流机器人接管末端配送环节,一单配送成本可控制在1.5~2元,特别是“双十一”这样的电商配送高峰期,智能物流机器人将为快递公司节省大量的时间和人员成本。
点击按钮可通过QQ进行沟通,请确认启动QQ