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盛资产管理(APS)创始人兼CIO Wong Kok Hoi(王国辉) 看好A股投资机会 坚持长期投资“初心”
原标题:毕盛资产管理(APS)创始人兼CIO Wong Kok Hoi(王国辉) 看好A股投资机会 坚持长期投资“初心”
自2016年6月证监会出台外资私募基金登记政策以来,迄今已有近三年半的时间。作为中国资本市场对外开放的一项重要体现,这一外来新生力量亦取得不错的发展。数据显示,截至今年10月底,共有22家外资私募在中国基金业协会完成备案,发行产品数量56只,管理规模合计约60亿元。
毕盛(上海)投资管理有限公司(下称“毕盛投资”)是这22家外资私募成员之一,去年7月拿到私募基金管理人牌照,其母公司是总部位于新加坡的毕盛资产管理有限公司。
谈到对A股市场的看法,以及当初投资中国市场的初衷,毕盛创始人兼CIO Wong Kok Hoi(王国辉)日前在接受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专访时表示,坚定看好中国A股市场的投资机会,也想向中国的投资者“介绍”毕盛的长期投资理念。
来华初心
王国辉透露,其实早在1995年毕盛成立之初,就已将目光投向中国市场。彼时,他认为,中国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中国经济正处于快速发展阶段,对一家资产管理机构来说,这意味着巨大的机遇,一定要早做准备。因此,自2004年起,毕盛就已通过QFII投资A股。
在王国辉看来,有两个标志性事件推进了毕盛能够“落子”中国:一个是本世纪初,中国市场向外国投资者开放,QFII以及随后多年RQFII机制的引入。毕盛先后于2012年和2014年取得QFII、RQFII资格;另一个是阳光私募牌照向外资管理机构放开,毕盛是第16家拿到私募基金管理人资格的外资私募。
“相对来说,毕盛在中国起步更早,我们很早就在中国成立了投研团队并开始投资A股,毕盛的客户也较为优质,有大量譬如养老金主权基金,捐赠基金等长期投资的资金”,王国辉强调,毕盛“落子”中国并不是为了一块牌照,一方面是看好中国的投资机会;另一方面,也是想将长期投资的理念“介绍”给中国的投资者。
早些年外资私募基金登记政策出炉伊始,彼时的证监会新闻发言人张晓军曾提出三个“有利于”:有利于丰富资本市场机构投资者类型,营造良性行业竞争环境;有利于加深我国资本市场对外开放的广度和深度,提升私募基金行业竞争力和国际影响力;有利于借鉴境外先进的资产管理模式、投资理念、投资策略和合规风控做法,提升我国私募基金行业规范化程度和投资管理水平。
这是当初监管层决定吸引外资私募进入中国市场的“初心”总结。对此,王国辉也表示,资产管理机构需要在竞争中促进,有竞争才有进步。
他还认为,今年以来,中国金融业对外开放的步伐继续大步迈进,有多项政策实施,包括取消或计划取消期货公司、基金公司、证券公司外资股比限制等,都有助于外资金融机构更深入地参与到中国市场中来。
投资哲学
自1995年在新加坡创办毕盛资管开始,王国辉就为公司明确了两个发展定位:一是专注于亚洲市场投资;二是秉持长期投资的理念,坚持基本面研究方法。
他非常重视中国市场,这么多年以来,一直坚持每个月从新加坡赶到上海工作一到两周。
“专注与积累,对资产管理机构和投资本身来说非常重要”,王国辉说,毕盛投资哲学的核心,是持续获得最优质的阿尔法,通过独到、原创的标的选择,深度调查取证和专业财务会计分析,并进行严谨的估值,构建清晰的投资逻辑并不断验证,准确把握投资并了解下行风险。
同类文章排行
- [东方电热]公司开展生产计划和进度控制培训
- 单一资产管理计划资产管理合同内容与格式指引
- 【疫情防控 甘肃在行动】甘肃省安委办发布节后安全生产警示 要求做好生产经营活动中疫情防控工作
- 360度盘点日本跨境电商币改项目之一:ACD背景介
- 疫情防控与安全生产“双对接”“两不误”
- 联想移动困局:库存高企 财务束缚
- 陕西省粮油市场库存充裕、供应充足、价格平稳
- 康美药业财务虚假重灾区充斥个人交易库存37年卖
- 打破创业“天花板”,爱库存助力二胎妈妈实现
- 自治区应急管理厅:防控措施不到位坚决不予复